2016-07-06 09:40:59 浏览次数:1238
台湾医策会医疗品质工作坊颁证现场。
▲国宇外景。
▲全员CPR培训。
本版文/本报记者 陈心晖
本版图/厦门国宇健康管理中心提供
一个有抱负的企业的特点就是,永远为了理想而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这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就包括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其精髓是创造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海峡两岸具影响力的专业健检机构,厦门湖里国宇门诊部(以下简称国宇)一向以“具国际视野的高品质医疗”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从来不惜“大手笔”提升高品质医疗,展示了“国宇品质梦”的远大抱负。
国宇始终坚持高起点的高品质医疗,继国宇医学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委lSO15189认可后,国宇积极导入台湾地区“医疗品管圈”理念,连续两度作为我省唯一一家健检机构赴台参加了由台湾地区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以下简称医策会)举办的两岸医疗质量促进交流竞赛活动并获奖。今年年初,国宇又作为大陆首家医疗机构通过台湾地区医策会健康检查品质认证。高品质医疗的核心保障永远是团队,国宇的团队培育将一如既往持续进行。
不惜重金让员工“走出去”
向全球行业标杆看齐
国宇一直坚持用世界眼光做健检,很注重“走出去”。国宇每年都会不惜重金组织员工到台湾地区、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欧美等地参观学习,了解全球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使国宇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品质不断地向国际水平看齐。
“标杆学习”是国宇提升团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并且不只是管理层,基层员工也同样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参访学习。这无疑需要巨大的投入,并且其“效果”是需要长期的累积才能体现的,被问到为什么如此看重全员提升,郭东宇说:“不论在大陆、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或者是在欧美,全球各地都有在医疗品质、医院管理方面做得十分独到的医疗机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厚积薄发,不将利益放在首位,而是以工匠精神默默坚守品质。我认为国宇的提升需要全员的共同进步,借由持续的走出去,我们可以看到差距、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能激发员工强烈的品质企图心。这样,全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将国宇品质不断提升至新的高度”。
例如,今年3月份,国宇团队赴美参访交流活动,进一步用国际化视野提升医疗品质。参访主要在美国南部的亚拉巴马州、路易斯安那州、乔治亚州等地区,通过实地考察美国医院、医学实验室、科研中心,面对面与科学家、医学博士、大学教授交流,深入了解美国医疗、健康管理、基础医学研究、学术前沿的现状。例如参访潘宁顿生物医学中心(世界著名学术基础营养研究中心)、奥本大学动物医学实验室、杜兰大学医学中心、Ochsner医疗中心、美国家庭医生私人诊所等,极大地拓宽了国宇未来发展的思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台北慈济医院、台湾圣马尔定医院、日本东京圣路加国际大学附属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美国密西根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遍布全球范围的参访交流足迹,见证国宇培育团队综合素养、持续提升的决心。
▲参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
▲国宇团队参访美国 Auburn University。
▲参访台湾新光纪念医院。
此外,国宇十分注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达到提升和带动团队成长的目的。近年来,陆续引进具有国际视野水平的健康管理专家,不断地充实其专家智囊库。用郭东宇的话说,就是要为国宇的客户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务。今年5月份,国宇特聘美国奥本大学陶亚雄教授、博导为“学术专家” ,引进这样高水平的人才充实专家库,是国宇为提升科研学术水平开启的一个全新窗口,并将逐步搭建起一个国际化的科研交流平台。
▲国宇特聘美国奥本大学陶亚雄教授为“学术专家”。
最后,国宇还从基础细节出发,持续开展内部全员培训活动:全员专业七步洗手法培训与定期考核、全员CPR(心肺复苏术)培训与考核、全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医学科普培训和各种应急预案演练等等,让品质的理念深入整个团队。
相邻相通加上全球业内领先
让国宇“情定”台湾品管圈
在持续的境内外参访交流活动中,国宇与台湾地区的相关医事交流十分紧密。被问到为什么如此看重台湾地区的医疗,郭东宇说:“海峡两岸共同的语言、相通的文化背景使我们的交流没有隔阂,同时,台湾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早在2012年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亚洲新视野:台湾医疗奇迹》介绍:台湾地区医疗技术在国际间早已享有盛名,全球前200大医院中,台湾地区就占了14家,仅次于美国及德国,排名全球第3,是亚洲第1。同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评估《世界健康排行榜》时,综合各项指标,将台湾地区列为世界第2名,仅次于瑞典。
因此,国宇很注重通过积极参与和推进海峡两岸医疗机构及医事交流合作来提升高品质医疗。国宇作为省内唯一一家医疗机构,连续两年参加了台湾地区医策会举办的两岸医疗质量促进交流竞赛活动并获奖,与台湾地区的医疗机构同台比武,通过比赛来提升医疗品质。率队参加两岸医疗质量促进交流竞赛活动的郭东宇感触良多,他说,台湾地区对于医疗品质的控制十分独到,并且形成了“品管圈”,通过与台湾地区“品管圈”同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沟通,公司将逐步在各部门间开展富有国宇特色、符合国宇发展的品质管理活动,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中来;同时开展内部品管圈竞赛,定期评比,形成良好的全员品管圈氛围。
▲国宇参与台湾医策会两岸医疗品质促进交流竞赛。
▲台湾医策会培训现场 。
由此,国宇与台湾地区医策会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关系,也确立了将“品管圈”引入到国宇的决心。
品质改善没有终点
全员参与品管圈
去年8月份,国宇一次性选派近30人赴台进行专业培训,这在同行中尚属罕见,足见国宇进一步提升医疗品质的决心。“品质改善意味着终身投入,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专注、持续进行高品质医疗的改善和提升,是国宇不变的坚持。”国宇掌门人郭东宇的话掷地有声。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跨部门、跨专业的国宇QCC(品管圈)团队近30人一行前往台湾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医策会)参加品管圈活动深度培训,这对于国宇而言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走出去”提升计划,在省内乃至大陆同行业里亦是极其罕见的。如此“大手笔”提升高品质医疗,展示了国宇的远大抱负。负责此次培训活动的医策会专家表示,国宇一次性选派近30人赴台进行医事培训尚属罕见,足见国宇进一步提升医疗品质的决心。
第一期培训中,医策会廖熏香副执行长、张国昌首席顾问等专家在“质量改善工坊”中为国宇品管圈团队全面、深入地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系统阐述品管圈活动的各种专业工具手法,并与学员们积极互动,引导他们发散思维,从自身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中找到问题所在,期望能最终创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带动国宇医疗品质的整体提升。
此后国宇团队又深入到QCC“团队运作与实务交流”的培训。期间,台湾医策会特邀“三军总医院”许瀚仁护理长、斗六慈济诊所张立功组长、高雄荣民总医院许健威医师与学员们分享不同的QCC主题运作手法及实例解析,并与学员们进行针对性的互动交流,触发他们为即将开展的品管圈活动进行“脑力激荡”。随后国宇团队到台湾哈佛健诊实地参访交流,深入了解哈佛健诊在质量改善方面的推行、运作手法及成果经验分享,圆满完成品管圈第一期培训的所有课程。培训期间,郭东宇特意前往医策会,了解公司员工们的学习情况。在课间的分享交流中,郭东宇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学员们应该对这次培训学习有本质的认识。QCC的精神应该是一个让工作变得轻松,让品质变得更好的过程,应该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唯有这样,才能享受这个过程。他要求学员们放下诸如“参加品管圈竞赛”之类的包袱,真正沉静下心,将品管圈做好。
第二期的QCC培训则更加注重分析、解决在品管圈活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地深入地了解国宇后,医策会专家逐一为每个品管圈团队“把脉”,为他们推行品管圈运作手法中的不足和问题作出精准回馈,并结合“多元品质改善工具”让圈员们跳出品管圈PDCA手法的限制,以更加富有创意、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辅导过程中,医策会首席顾问张国昌老师嘱咐学员:“品管圈本身只是一个基础性的工具,大家不要看得太重,而是要着重掌握它的思维方式,工具本身就是要拿来灵活运用,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配合其他工具或方法运用。让我们把品管圈这一工具用活,创造更大的品质改善空间。”第二期培训尾声,通过全面的学习成果考量和专业测评,全体国宇品管圈学员通过考核,获得医策会颁发的《两岸医疗品质改善工坊合格证书 》,书写了他们人生履历中不平凡的一笔。借此契机,国宇的全员品管圈活动将逐步展开,运用“品管圈”这一品质改善工具,自下而上、全员范围地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改善医疗品质。
>>结语
一家企业要想长远发展 ,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文化,必须要有信仰、有抱负。团队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国宇的团队培育计划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为打造高品质医疗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