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宇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专线:0592-3916666
瘦人为何也得高血脂? |健检那些事儿

2016-05-21 16:36:14  浏览次数:1532

前言

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膳食不平衡,在无形中生成一个“沉默的杀手”——高血脂。而高血脂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致使动脉硬化,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病,使死亡的可能性升高,形成了一个危险的链条。

 

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对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有重要作用。关于高脂血症,人们存在很多困惑,比如:

 

瘦人为何也会得高血脂?

 

高血脂一定和肥胖有关吗?

 

       有研究表明,高血脂尤其是其中的胆固醇升高和人的胖瘦并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有越来越多体型并不胖的人也加入到了高胆固醇血症的行列中。

 

体重不超标特别是体型偏瘦的人容易在饮食中忽视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控制,殊不知高脂饮食、熬夜、久坐等生活方式,都很容易导致胆固醇升高。此外,胆固醇超标还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不少高血脂患者都有同样的困惑:

 

我最近吃得很清淡,连荤菜也吃得很少,为什么血脂还是降不下来?

对此,专家解释说,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

 

只有三分之一的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得的,

 

另外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主要是靠肝脏合成的。

 

因此,除了清淡饮食之外,配合适当的运动治疗对于降血脂尤其是降胆固醇很重要。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自己的血脂报告单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生病检查,还是健康检查,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检验结果,您知道它说明了什么吗?日常看血脂情况,只需看其中四项指标。这4项指标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1血脂升高,“主犯”是总胆固醇

    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而甘油三酯是“从犯”。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分好坏:

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

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会乘机进入血管,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最受重视的一项血脂指标。

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就是“坏”胆固醇。“坏”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猪大肠、肝尖、腰花、内脏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氢化”的植物油)

2甘油三酯是“从犯”

    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不是肉,而是主食、甜品、各种酒类。二者的区别是,胆固醇受饮食的即刻影响很小,调整两三天饮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明显降下来了。“参考范围”要因人而异,在血脂检验单上,每项指标后面都会附有一个参考值,虽然医院出自一番好意,但这容易让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低估“敌情”的危险程度。判断病情不能仅看数字,还要依据患者病况程度来评估。

3低密度脂蛋白是”帮凶“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个坏的胆固醇,如果偏高了,容易形成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病,危机心脏。当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

4高密度脂蛋白是”保卫者“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是一个好的胆固醇。如果它降低了,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将各组织的胆固醇送回肝脏代谢。

 

怎样“打倒”高脂血症

缺乏体力活动和“致粥样硬化性”饮食,可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致动脉粥样硬化性”饮食,主要指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模式。我国已有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此种膳食模式会显著增加血脂异常。人们应积极增加体育活动,改善饮食结构,以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生。

 

降血脂不能光靠管住嘴

假如饮食、运动双管齐下保持一个月,血脂还是没有显著改善,那就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尤其是那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不要以为反正是遗传的,就不会有大碍。事实上,许多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大都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因而需要长期坚持服药。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不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更加脆弱易破。

    说到这,可能你已经明白了,即使瘦人,饮食不均衡、运动的少,仍然会出现高血脂,甚至比“胖纸”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还更严重,so,管住嘴,迈开腿,运动起来吧!

 

来源:嘉兴在线—嘉兴日报,解放网-解放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