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09:21:19 浏览次数:3658
在国宇联合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公益发布《2018年度国宇健康检查结果研究分析报告》中,血脂异常位列第三,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外因以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为主,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物质基础,内因为脂肪代谢紊乱。
详情可点击链接查看报道:国宇联合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公益发布《2018年度国宇健康检查结果研究分析报告》
我们都知道: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血脂高了以后会引发很多种疾病。 比如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因为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引发肝小叶损伤,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高血脂会导致血管硬化,因为大量的脂类物质在血浆中沉淀移动,降低血液流速,这些脂类物质通过氧化酸败沉积在血管内皮上,并长期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硬化。 高血脂会导致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高血脂还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 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这对心血管无疑是雪上加霜。 既然高血脂对身体损害这么大,那么降血脂是重中之重。 血脂升高,多数是跟代谢和饮食有关系,摄入的能量热量超过消耗。 一部分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一部分就变成了血脂。此外,跟先天的遗传也有关系,代谢有缺陷比如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有缺陷,也会使得血脂升高。 出现了血脂异常,首先应该拿化验单请医生判断到底需不需要干预。 血脂异常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冠心病,所以应根据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不同人群有不同标准,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为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药物进行干预。 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对控制血脂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为什么有的人体检报告正常,还会出现血管堵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血脂指标正常 ≠血管正常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了血脂以外,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抽烟、肥胖等。 其次,血脂是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判断血脂是否正常,与两大指标息息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其堆积过多时,会粘附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并聚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脱落或破裂,很可能引发心梗、肺栓塞等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因此,一般来说,“坏胆固醇”的数值越低越好,因为其数值越高,脂质在血管壁沉积的速度就越快,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坏胆固醇的“帮凶”,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当体积大的坏胆固醇无法侵入间隙较小的血管时,甘油三酯能将大的坏胆固醇变得“小而密集”,使其顺利侵入血管间隙,也更易形成大斑块。 要注意,血脂数值针对以下不同人群,标准不同: 一般人群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经常吃高脂食物、饮酒等人群) 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 具体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身是否在合理范围。特别血脂正常,但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就更需要关注。 因此,不能只根据体检表上的箭头走向,来判断血脂健康情况,而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别。
具体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确定如何行血脂检查,以及是否需行治疗及如何治疗。